——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教育学专业始于1928年建校之初的文法学院教育学组,是安徽省设置最早的教育学本科专业。1952年并入华东师大教育系,1980年恢复招生至今。2008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得“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在安徽省专业评估排名全省第一(A+等级),2020年被评为安徽省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2021年,教育学专业完成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秉承造就教育学科专家学者的目标追求,培养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心惴教育情怀,具有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功底、良好的科研与教学能力、较强的综合管理和育人能力、一定的自主发展能力、富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学专门人才。毕业五年后获得教育学领域的硕士学位、攻读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学人才,能够在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学科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教育咨询和指导等工作。
二、课程体系
教育学专业紧扣培养目标,建成融通多学科的课程体系,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等三大课程模块,公共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第二课堂课程等七大课程群。
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包括:教育概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德育原理与班主任工作,教育管理学,教育学专业论坛等。
学科基础课程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方向课 |
专业实践课程 |
普通心理学 |
教育概论 |
课程与教学论 |
教育改革前沿讲座 |
社会学基础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德育原理与班主任工作 |
教育学专业论坛 |
教育逻辑学 |
中国教育史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教育调查 |
中外哲学史 |
外国教育史 |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 |
教育研习 |
|
教育科研方法 |
高等教育学 |
教育实习 |
|
教育统计与测量 |
比较教育学 |
书法训练与设计 |
|
教育评价学 |
职业与成人教育学 |
微格训练与诊断 |
|
教育社会学 |
|
|
|
教育政策法规 |
|
|
|
教育管理学 |
|
|
|
教育哲学 |
|
|
|
教育名著导读 |
|
|
教育学专业不断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融入教材。周兴国教授参编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教育学原理》。开设课程中,有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或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课程被评安徽省教学示范课,《教育学专业论坛》《教育概论》两门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师资力量
教育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人,在读博士3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3人。
序号 |
姓名 |
学历学位 |
职称 |
担任导师情况 |
备注 |
1 |
朱家存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
2 |
阮成武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 |
3 |
周兴国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安徽省教学名师 |
4 |
姜添辉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台湾籍 |
5 |
孙德玉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安徽省教学名师 |
6 |
李宜江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教学名师 |
7 |
辛治洋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江淮名师 |
8 |
段兆兵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
9 |
周元宽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
10 |
杨晓奇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
11 |
路宝利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
12 |
吴支奎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
13 |
金维才 |
硕士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14 |
查晓虎 |
硕士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15 |
姚运标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16 |
王 芳 |
硕士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17 |
马家安 |
博士在读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18 |
李 卯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安徽省教坛新秀 |
19 |
柳丽娜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20 |
徐 赟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21 |
陈 娜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22 |
江 珊 |
博士 |
特任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23 |
滕曼曼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24 |
谈力群 |
硕士 |
副教授 |
|
|
25 |
肖 龙 |
博士 |
特任副教授 |
|
|
26 |
位涛 |
博士 |
特任副教授 |
|
|
27 |
徐 群 |
硕士 |
讲师 |
|
|
28 |
陈家斌 |
博士 |
讲师 |
|
|
29 |
张 丽 |
博士在读 |
讲师 |
|
|
30 |
葛 燕 |
博士在读 |
讲师 |
|
安徽省教坛新秀 |
31 |
夏益军 |
博士 |
讲师 |
|
|
32 |
马 兴 |
博士 |
讲师 |
|
|
33 |
薛卫洋 |
博士 |
讲师 |
|
|
34 |
陈元龙 |
博士 |
讲师 |
|
|
35 |
闵 韡 |
博士 |
讲师 |
|
|
36 |
杨俊铨 |
博士 |
讲师 |
|
|
37 |
魏晓敏 |
博士 |
讲师 |
|
|
38 |
陈 晨 |
博士 |
讲师 |
|
|
39 |
吴 颖 |
博士 |
讲师 |
|
|
49 |
胡微 |
博士 |
讲师 |
|
|
近年来,教育学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及其他奖项15余项;获国家社科基金近2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50多项,发表CSSCI、SSCI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20多部,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
同时,还外聘有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李军教授、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日本广岛大学黄福涛教授、莫纳什大学Leigh Disney博士、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耿华博士等一批国际知名的兼职教授举行短期讲学。
四、专业平台
教育学专业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还拥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支持计划,建有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安徽研究院、安徽省高校智库——安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省教育专业学位案例库和教学案例推广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
教育学专业在安徽省建有10个协同育人教育实践基地,包括清华附中合肥学校、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安师大附属中学、安师大附属小学等名校。与美国布莱诺大学教育学院、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等建立稳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五、人才培养特色
教育学专业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小班化教学:教育学专业实行小班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保障教学质量,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必须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同时,专业绘制“学习地图”,为每位学生配备《教育学专业学生发展指导手册》,辅助每一位同学成长。
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学专业在安徽师范大学首创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师生双向互选、专业协调安排的方式,为每位同学配备导师,负责大学期间全部学业指导,包括读书指导、课题研究、教育调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教学技能训练、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考研辅导等。每位导师一届最多指导6名同学,直至该届学生进入毕业学年后,才参加新一届导师分配。【附件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分配名单(2019年 - 2021年)】
学习小组活动:同一名导师名下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活动,导师全程参与指导。内容包括小组读书会、教育政策学习、期刊学术论文研讨、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开展专业特色实践课程学习等。小组活动实行年度汇报。专业建设有“教育学专业书吧”,为小组每位同学购买所读的书目;专业为每位同学配置小黑板和字帖,开展练字活动;评选优秀读书笔记,在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册出版。
学术讲座与交流:教育学专业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资源。每年会邀请国内外教育学类专业的著名学者举行的学术讲座或报告。梳理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聚焦教育研究的热点难点,实现学生前沿站位、前端思考、前瞻分析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理论素养与实践情怀,最终形成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基本学术研究素养。
教育调查:为使学生了解和研究教育实践的新进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科研能力,每一学年,教育学专业同学在导师指导下,到教育实践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调查活动。通过发放问卷、访谈、观察、参观等多种形式,收集和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教育学专业论坛:论坛活动始于2010年,经历了课程化、学分化、必修化的转型升级,目前已累积开展147次,覆盖20届学生共600余人,学生完成科研论文、调研报告等700余篇(400余万字)。论坛结合导师制,采用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等方式对同学进行选题和研究指导,学生围绕选题进行文献阅读和分析、调查研究等进行合作式、项目式的研究性学习,撰写系列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在由大一至大三同学集体参加的论坛上分享研究成果,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论坛实行“学生组织、学生主持、学生参与、导师指导、课程组统筹”的组织模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有机融合,解决了传统课程知识更新不及时、学生参与度不足、课堂沉闷等问题。论坛是教育学专业的特色课程和学校品牌课程,也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附件2: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论坛统计表(2022年 - 2023年)】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情况
教育学专业以高水平课程、教学体系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高素质队伍、高级别平台提升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以高水平质量标准体系引领产出导向、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国内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科中坚力量,涌现出魏志春、孔燕、李军、马健生、石中英、余秀兰、卜玉华、程亮等一批杰出校友。
近五来,教育学专业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0多项,实现人人参与、全员覆盖。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读书创作之星”、学生专利发明大赛、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全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竞赛中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近5年,第一志愿录取率一直保持在100%,教育学专业初次就业率平均高达97.79%,毕业后主要去向包括: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推免保送)、中小学校、教育行政或其他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等。
教育学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情况(2019届-2021届),调研时间:2022年5月
教育学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情况(2019届-2021届),调研时间:2022年5月
近年来优秀学生代表:
吴君瑜:女,生于2001年5月,上海奉贤人,中共党员。教育科学学院2019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2019-2022学年任班级团支书,2020-2021学年任教科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现推免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攻读研究生。大学四年专业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均位于班级前列,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安徽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奖项。与班级同学合作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合作完成教育调查报告3篇,独立完成教育调查报告4篇,读书笔记5篇。其中4篇读书笔记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专业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一等奖,完成并获评院优秀毕业论文。她说,教育学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教育、学习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种教学技能的机会,她会带着对教育事业和教育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继续前行。
赵一苇:女,生于2001年6月,安徽巢湖人,中共党员。教育科学学院2019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现推免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大学四年专业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均位于班级前列。曾获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奖项。与班级同学合作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合作完成教育调查报告3篇,论文2篇。独立完成教育调查报告4篇,读书笔记5篇。其中3篇读书笔记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专业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一等奖。她说,在教育学专业中她感受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温暖,感受到了教育调查、教育学专业论坛等课程的魅力。教育学专业提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积累帮助她逐渐提升自己、找到自己未来的奋斗方向。
吕可:女,生于1999年10月,安徽马鞍山人,中共党员,教育科学学院2018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2018-2022学年任班级学习委员,曾任教育学本科生党支部纪检委员,已推免至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学原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大学四年专业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均位于班级前列,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章道衡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校第十二届“自强之星”、院首届“教科之星”十佳大学生等荣誉奖项。成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担任一作和二作发表两篇相关论文,获评优秀结项项目。与组员合作完成调查报告2篇,独立撰写课程论文4余篇,调查报告4篇,读书笔记4篇,其中2篇评为一等奖并被教育学专业工作简报全文转载,完成并获评院优秀毕业论文。她说,教育学的馈赠和积淀不会被消磨,她会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
附件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分配名单(2019年 - 2021年)
年级 |
组员 |
导 师 |
2019 |
孟祥志 张 滢 邵 华 王晨晨 王 越 胡 政 |
辛治洋 |
2019 |
唐欣欣 张思雪 王 燕 张羽西 |
薛卫洋 |
2019 |
徐馨宇 汪小静 许 帆 赵一苇 唐智萍 |
滕曼曼 |
2019 |
吴君瑜 陈诗情 肖海燕 张 慧 代常娇 |
陈 娜 |
2019 |
程 俊 邱 鑫 汪梦娟 申 澳 |
李宜江 |
2019 |
徐美宣 姚明慧 张红创 张 妮 梅文娟 严中然 |
姚运标 |
2020 |
曾妍孜 王一帆 叶秀清 陶继燕 姚梦洁 |
段兆兵 |
2020 |
陈 原 魏 珍 许菲菲 柏天华 纪 岚 纪 升 |
路宝利 |
2020 |
钱 鑫 李佳欣 李思佳 谢雅雯 |
徐 群 |
2020 |
王悦晓 陈海龙 石金杰 王甜甜 王琪森 江钰仪 |
杨晓奇 |
2020 |
张紫涵 葛帅晴 胡 镔 彭 斓 王 可 |
周兴国 |
2020 |
张 硕 马祎曼 李航天 江宇翼 胡骏萧 |
李 卯 |
2021 |
俞浏媛 孙 宇 魏嘉熹 邬一鸣 程琳 |
阮成武 |
2021 |
张端怡 孙丹阳 乔琳颖 潘梦雯 曾佳钰 左方倩 |
徐 赟 |
2021 |
黄 蓉 计夏敏 咸欢欢 方婧宜 陶若禹 周思寒 |
吴支奎 |
2021 |
沈芬芳 陈玉洁 李志鹏 谈永恒 马新宇 欧阳康杰 |
江 珊 |
2021 |
张苏佳 李浩然 韩 香 徐天赐 刘彤彤 贺金霞 |
柳丽娜 |
2021 |
汪文明 侯宁坤 王 颜 陈文青 吴荣鑫 张 超 |
杨俊铨 |
2021 |
梁慧蓉 陈新飏 朱浩宇 许鑫阳 何禹天 尹项哲 |
陈元龙 |
附件2: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论坛统计表(2022年 - 2023年)
论坛次数 |
时间 |
地点 |
论坛主题 |
参与同学 |
点评老师 |
136 |
2022年9月25日 |
教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 |
《理想国》中正义问题的讨论与洞穴之喻 《民主主义教育》分析与启示 经验和理性的关系:建立以实践为基础的经验与理性的统一 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育思想 教育、沟通、生活: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当代启示 民主教育的理解和解读——读《民主主义与教育》简记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杨晓奇)、陈娜、杨俊铨、闵韡 |
137 |
2022年10月9日 |
教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 |
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乡村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扎根理论研究 农村小学生假日课外阅读现状与策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路径探析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路宝利、柳丽娜、马兴 |
138 |
2022年10月23日 |
教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 |
农村小学师生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关于教师流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对乡村教师的教育潜能的现状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和途径探究 双减政策背景下乡村教师教学自主性与教育活动发展的关系研究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周兴国、李宜江、位涛 |
139 |
2022年11月13日 |
教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 |
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农村义务教育困境与发展策略 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研究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阶段立体化教材开发建设路径探究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李卯)、孙德玉、位涛、闵韡 |
140 |
2022年12月11日 |
线上腾讯会议 |
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变迁研究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段兆兵、徐赟、吴支奎 |
141 |
2022年12月18日 |
线上腾讯会议 |
小学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应然表现 斯宾塞“自然惩罚”的德育原则于当代德育的启示 柏拉图洞喻理论: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路径 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历史演进研究 知识的广度与巩固性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徐群、陈娜、杨俊铨 |
142 |
2023年3月19日 |
教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 |
基础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的相关研究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徐群、吴支奎、魏晓敏
|
143 |
2023年4月2日 |
教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 |
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演变相关研究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段兆兵、杨俊铨、位涛
|
144 |
2023年4月16日 |
教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 |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陈娜、承婷
|
145 |
2023年5月7日 |
教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 |
"乡村教师何以坚守的相关研究"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周兴国、吴颖、陈元龙
|
146 |
2023年5月14日 |
教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 |
教育类专业学生“自我导向学习”体系建构研究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段兆兵、夏益军、杨俊铨 |
147 |
2023年5月28日 |
教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方式创新研究 |
20、21级教育学本科生 |
闵韡、魏晓敏、马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