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2025届优秀毕业生风采】欧阳康杰:不弃微末,厚积薄发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四载寒窗,他以笔为犁耕耘学术沃土;初涉研途,他以勤为舟探索知识瀚海。讲台上,他挥洒汗水锤炼师范生本色;党旗下,他躬身服务践行青年担当。青春如炬,照亮前行之路;奋斗为歌,谱写时代华章。

欧阳康杰,男,中共党员,教育科学学院2021级教育学(师范)专业本科生,担任教育学本科生党支部纪检委员、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学生委员、班级素质拓展委员,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现推免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攻读硕士学位。

以笔为犁,深耕知识星河

晨兴夜寐,寒来暑往,他始终以“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学业卓越。大学四年综测平均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平均学分绩点位列专业第一,现以推免综合成绩专业第一推免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攻读硕士学位,曾获“国家奖学金”,连续四年获校一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标兵”称号,获“教科之星十佳大学生”和“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undefined


守正出新,勇拓科研长卷

作为一名教育学(师范)专业的学生,他始终保持着对教育问题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他善于从具体问题切入,注重研究过程中的积累与反思,通过持续的文献研读、实地调研和学术交流,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无论是课堂观察的细节,还是理论阅读中的启发,都会通过笔记、随笔或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逐渐探究其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意义,完善对教育问题的理解。

他以“挑战杯”“大创”为平台,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理念,主持、参与各项研究项目。他以第一作者在《课程教学研究》杂志发表项目研究成果论文《形成性评价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视角》,项目调研报告《小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运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被评为教育学(师范)专业“优秀教育调查报告”,形成的政策建议文本被滁州市教育体育局采纳。

他还注重研究的现实关切,先后前往合肥市、芜湖市、滁州市、黄山市等各地调研。大学四年,他曾多次主持、参与各项科研项目,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特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银奖、“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等。期间所主持的调研项目《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关爱教育的现状及多主体协同建构》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安徽省一等奖。

书卷为帆,徜徉文字之澜

墨香常伴少年案头,书香润泽青春征程。他以文字为翼“驰骋想象”,坚持阅读与写作双轨并行,涉猎中外名著、社科经典、历史传记等,四年累计写作散文、书评、诗歌30余篇,撰写书摘随笔超10万余字。他坚持以哲思沉淀文心,以经典滋养笔锋,连续两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一等奖,“书海拾珍,悦写风华”主题书评活动一等奖,“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赭麓共读”读书征文系列活动一等奖,“青春共读新时代”活动“优秀个人”,在教育学(师范)专业第28、29、30次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中连续荣获一等奖,文章内容全文刊登在教育学(师范)专业建设简报。他也积极带动身边同学、朋友沉浸阅读、执笔抒怀,将个人热爱转化为集体成长的星火。曾作为分享人在校赭麓讲堂读书分享会上讲述读书心得,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读经典,悟原理”等各项读书分享活动。他用笔尖丈量世界的广度,以书页叩响思想的厚度,在勤耕不辍中诠释了当代少年对书籍、对文学的热忱。


精进师能,三尺讲台见真章

作为师范专业学生,他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成长指引,系统学习构建教学理论框架,在实践锻炼中培育育人专业素养。作为师范专业学子,他既注重理论积淀,先后考取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高中语文与高中历史双科教师资格证,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奖项;更重视实践淬炼,通过参与各项教学研修、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等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他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出色的现场表现,荣获安徽师范大学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代表学校参加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二等奖。这些成长印记不仅印证了其专业功底与教学潜力,更彰显着新时代师范生“立德修身、匠心育人”的使命认知与职业追求。


undefined


星火相传,点亮青春之光

知行合一,他以“学业领航”的担当诠释先进;赤诚奉献,他以“服务先锋”的姿态践行誓言。作为班级素质拓展委员,他热心服务、履职尽责,和班级同学共同努力,带领班级荣获校十佳班集体;作为教育学本科生党支部支委,他积极协助支部书记做好党员发展、转正等工作,创新开展支部活动;作为学院学工委成员,他积极响应学校“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的号召,在日常工作中关注身边同学的需求和校园动态,主动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作为志愿者,他活跃在社区服务、乡村支教等各个阵地,曾参与“圆梦工程”服务农村未成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去往山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毕业之际积极加入学院就业工作小组、考研复试调剂工作组,为毕业生精准推荐就业岗位、收集考研复试信息;同时受邀参加学院的演讲技巧、竞赛技能等各类朋辈分享活动,积极向学弟学妹讲述自己的学习感悟、竞赛经历、推免经验等,用实际行动谱写着新时代青年的奉献之歌。

他如同扎根大地的竹,在知识的土壤中积蓄力量,在风雨的考验里愈发坚韧,在时代的春风里拔节生长。他以青春之我书写着新时代师范生的担当答卷,他以踏实勤勉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学习上的每一个挑战。四年时光,见证了他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也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迎难而上、笃行不怠的担当。

致学弟学妹的成长寄语:

请相信,当下每一份看似微小的努力,都在为未来积攒破土而出的力量。大学四年,我也曾为晦涩的专业课熬夜苦读,我也曾在竞赛失败后怀疑过自己……但今天才明白,正是那些“笨功夫”让我学会了沉静,那些“做不到”逼着我突破边界,那些“为什么”最终化作独立思考的底气。

不必焦虑此刻的回报是否“划算”。去读书,让文字拓宽思想的维度;去尝试,哪怕失败也是珍贵的路标;去沉淀,把知识磨成属于自己的锋芒。时间从不是线性流逝的,它会在你全力以赴的某一刻,突然为你亮起一盏灯。希望在奔赴理想的路上,既敢仰望星空,也能紧握泥土。


点击: 编辑:赵茜 预审:杜凤 终审:李宜江 添加:赵茜 时间: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