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研究生】教科院教育学专业第五十五期博士论坛简报

20231814:001710,教科院教育学专业第五十五期博士论坛依托腾讯会议(会议号:956-646-007)在线开展。本次论坛的指导教师为余俊教授、张更立教授,李江、张磊、任丽晓、郑梦娜四位博士生就最近的科研成果分别进行汇报。我院共38位教师和博士生参加了本期论坛。

一、李江同学—《走向循证的教师教育实践:价值意蕴与行动框架》

李江同学汇报内容:循证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阐释视角。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传统教师教育实践的困厄及其发展羁绊:单一的线性范式,目标旨向应试化、内容框架抽象化、过程标准技艺化和考核评价同质化等发展羁绊。第二部分,从彰显师生主体性价值、达成教育规范性价值和推进实践创新性价值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循证教师教育实践的价值。第三部分,循证教师教育实践的行动框架:“双层循环”实践框架。第四部分,余论,提醒我们重视“二阶反思”以打造循证教师教育实践的合力发展生态圈。

师生互动研讨  李欢同学认为,论文学术性强,体现了扎实的研究功底。循证的教师教育是现在教师教育研究新的热点,国内很多学者也在做专题的研究和实践。对文章有个疑问,在第一部分,论证传统教师教育实践的困厄及其发展羁绊中引用了很多前人的观点,这些学者的观点对于教育或教育实践具有时代性。然而,不同历史时期学者的观点,是否真的存在对于当前的教师教育实践的分析?在梳理观点时,有没有遇到与文章中提到的这些学者观点所向佐的观点,如果遇到,为什么没有辨析一下相佐的观点?

张更立老师认为,这篇文章有一个好的选题,具有时代价值和理论价值。一个好的问题对于好的研究成果的出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就论文本身来看,有三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思考。第一,教师素养结构内涵的转变,实际上也是引发教师教育实践变革的重要动因。在教师专业素养理念和背景下,循证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它的优势是什么?能不能试着将新的理念观念融入到循证模式的建构上?第二,循证教育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行动研究的理念。但是,在论证、分析循证教师教育模式的优势的基础上,对于传统教师教育模式就涉及到我们的思维方式,是采用一种融合思维,还是一种二元对立思维,还是在继承中进行中创新发展?实际上,在研究和论证的过程中,二元思维是我们应尽可能要去回避和克服的。由于二元思维,最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盲目的否定或夸张的结论。第三,从行文的结构和问题之间的对应性上,有点不一致的,内容框架不太完整,顺序可适当调整一下,使文章更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余俊老师认为论文具有很深的专业性,启发我们做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之中,对一种模式进行探索。提及以下几个问题:文中没有提到制约传统教育的困厄在循证模式下是否能够能突破?传统教育是国家政策的定位之下,用循证来教育的时候,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怎样能够突破传统教育所形成的这些政策困境?更应该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不是在描述这样的教学实践的变革发展的一种动态。为什么要进行循证研究、循证教学想突破什么问题、可不可行、可不可操作,反对者又是什么观点?再提取自己的一些观点可能会更好。

二、张磊同学—《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限制困境与应然方向》

张磊同学汇报内容文章包括三个部分,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第一部分罪错未成年人概念的发生考察。把这个罪和错合在一起之后,是准备用法治去严惩这些少年,还是想要用教育疏解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第二个部分罪错未成年受教育困境的描述性分析,集中体现在:弱势未成年人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性质认识不清;缺乏科学、有效、精准的罪错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机制。第三个部分罪错未成年人教育保护的应然方向:基于教育公平的维度,在平等性与差别性之间保持平衡,在不影响其他普通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实现的前提下,对罪错未成年人给予补偿性的教育保护;基于教育保护理念的维度,在惩戒权与受教育权之间保持平衡,融合对于罪错未成年人的矫治教育与普通教育;基于教育保护机制的维度,在适当的惩或与适合的教育之间保持平衡,建立从轻到重教育;基于教育保护机制的维度,在适当的惩戒与适合的教育之间保持平衡,建立从轻到重三级保护体系,实现行政与司法双重干预的恰当衔接。

师生互动研讨  方大伟、夏诗贤同学先后进行了交流发言。方大伟同学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有这种问题的少年应该比较少,突出表现在高中阶段。在学校学生出现问题(打架斗殴、网络攻击)之后,如果问题比较小就会由班主任来处理。如果问题严重会报到学校政教处或综治办,虽然现在各个学校都设有法治副校长进行每年一次的法律讲座,然而学校依然缺乏专门的法律专业的人士来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提出一个建议,在文中学校可否引进法制辅导员,聘请一下公安干警、律师等专业的法律人士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夏诗贤同学认为在国家政策层面未成年人的概念和价值是这篇文章的亮点。建议增加评述,把概念的价值提出来之后,再去考虑怎样更好地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保护。

余俊老师提出相关建议:一是要明确提出罪错未成年这个概念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论证性论文的写作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描述。二是要从教育学原理来思考法治的问题,不是从法治来思考教育学的问题。三是提出的问题和对策一定要有针对性。框架和小标题要变一下,要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张更立教授认为罪错未成年的话题一个非常好的研究主题,在这个较为宏观的研究主题下,我们到底要生成哪些研究问题?从教育学的角度,这应该是在罪错发生之后,他们之间有逻辑的先后,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是在教育研究的维度。但是这篇文章的思路框架、题目及三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和和内在的一致性上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这篇论文实际上反映了主题两个层面的问题。因此,至少可以升华出两篇小论文,例如罪错未成年人的内涵辨析、价值意愿及教育启示和聚焦、落脚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

三、任丽晓同学—《西方内在主义儿童价值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教育启示》

任丽晓同学汇报内容:内在主义儿童价值论是对儿童的价值的一种认识,它的确立建立在“人的发现”的基础之上。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按照中西历史的发展顺序,梳理了内在主义儿童价值论的历史演变过程。随着历史的演进,人类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也在逐渐改变,自然科学的产生以及教育学对儿童可塑性的广泛研究,使内在主义儿童价值论的内涵与外延逐渐变得清晰。第二部分,西方内在主义儿童价值论历史演变的原因包括三方面,哲学因素:人的价值的发现学因素、儿童期的客观存在、教育学因素:儿童的可塑性。第三部分,西方内在主义儿童价值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教育启示:未来我国的儿童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内在需要、敬畏儿童的童年期、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师生互动研讨  夏诗贤、李欢同学先后进行了交流发言。夏诗贤同学提出了质疑,在历史上,童年观念和儿童的内在价值意识诞生于什么时候,是不是要把古希腊时期作为它的起源?李欢同学认为这篇文章体现了在学前教育领域很扎实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很精彩,不仅对历史时期进行了一个梳理,同时深入剖析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儿童价值逐渐受到重视的演变过程以及它背后的原因。有一个建议:从内容结构上来看第三部分有关当代教育的价值的启示,内容还不够充实,如果把这一部分进一步加强以后,这应该是一篇比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余俊老师有一些困惑,儿童观是儿童的生活世界,其教育的导向是什么?我们在研究时的意图和问题是什么?教育就是成人对他的引导。教育者是谁?学前教育立法的目标导向是什么?我们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够作为学前教育的教育者?如果回归到一个让小孩子的天性自然而然的发展之中去,对他的生活没有规划或远景的时候,这种教育又是什么?我们教育的时候,我们应思考教给小孩子什么,怎么来教。因此,写文章一定要有产生问题意识,围着一个疑惑,通过自己汇报之后,让别人产生疑惑之后,自己能不能回答,再重新来布局比较好。张更立老师认为在对儿童认识,在目前的儿童观梳理当中,要有学科视野,在教育发展史中,对儿童的理解最核心的是对儿童可教性的发现。这篇文章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做了历史的梳理,构建了自己的一个框架,有自己的价值,当然也有改进的一个空间。第一部分要对内在主义价值论做一个完整、透彻、清晰分析和界定。第二部分梳理它的历史演进,要分析不同的历史代表性的观点,以及发展历程,同时要对每一个历史每一个阶段的观点和特点做一定的凝练,避免误解。第三部分要去分析内在主义儿童价值论的生成逻辑,第四部分再去谈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启发和指导。从框架上可以做这样的一些调整,这样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文章本身结构的完整性、厚度和厚重感。

四、郑梦娜同学—《“普通高中指标分配”政策的目标指向、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郑梦娜同学汇报内容: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从六个方面梳理了“普通高中指标分配”政策的目标指向,分别是: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缓解初中“择校热”、追求教育公正的实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加快薄弱学校建设。第二部分,从“普通高中指标分配”实施现状对该政策进行了审视,找到了这一政策自身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普通高中指标分配”政策引发的问题分析,通过根源性的回顾及探究,以期能够促进全面实现这一政策的预期目标,促进基础教育有序、均衡发展。

师生互动研讨  余俊老师认为,对于“普通高中指标分配”政策,这种政策出台者是谁、目标指向是什么、决策者的依据是什么、试点的依据是什么等相关问题都值得思考。对政策的制定者来提建议的时候,政策的制定者不明确,他的意图便没有分析清楚。没有分析清楚国家的政策导向,你分析的指标分配是哪一个地区的,这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又没有复制性,就会导致写整篇文章的时候,分析对策建议的时候无的放矢。但这种文章和法学写作比较接近,法学写作一般是解决现实问题,出台政策、对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建议应该多用法制的思维来思考的教育的问题。张更立老师有个疑惑,文章到底说的是普通高中指标分配政策本身有问题,还是属于普通高中指标分配政策在操作落实实施中,因为一些不当的操作引发了问题,这是两码事,是需要区分的。假如这两个层面都有问题,政策本身的问题是什么?政策落实操作实施中,在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再去相应的进行一种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确是高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际问题之一,是有价值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本身的分析,我们要有一个清楚的准确的定位。

本次论坛,同学们围绕四位博士的研究主题积极提问交流,现场互动气氛活跃。余俊教授、张更立教授就汇报内容的研究价值、学术规范性和创新性给予细致点评和充分指导,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气氛浓厚。李欢博士对论坛作了总结,整场论坛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讲解透彻,启发性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理解,也为同学们培养学术兴趣提供了有效指导,此次论坛圆满结束。

点击: 编辑:谭茹轩 预审:吴文涛 终审:李宜江 添加:谭茹轩 时间: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