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本科生】教育学专业举办第一百五十九次专业论坛

61日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专业第一百五十次专业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行。莅临本次专业论坛嘉宾教师有安师大附属小学副校长尹丽峰老师、教育学专业徐赟老师和小组指导教师吴颖老师。21级、22级教育学专业全体本科生到场参加,并由22级教育学李思凡担任主持人。


本次论坛吴颖老师小组以“建议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甘佳怡分别从案由、案据中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两大部分进行汇报。明确非教学负担的定义,并指出非教学负担问题的表现及其危害,她以教师发展理论和角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梳理相关政策,阐明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重要性。接着,谭琳对提案下半部分汇报,从国家和个人层面指出现阶段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的重要意义和实践基础,然后,她国家、相关部门、社会、教师四个角度汇报了具体方案细节。


在集体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此次专业论坛的主题进行提问。欧阳康杰从角色理论的角度指出非教学任务成为教师负担的原因,并从布迪厄的经济理论进行解释,提出是否存在教师不认为部分非教学任务是负担的情况的疑问。小组成员首先肯定了他从角色理论和多重身份分析非教学负担成因的思路,接着回应道部分任务即使不被主体认为是负担,但负担过度造成的危害也是客观存在的。吴荣鑫认为非教学负担难以被量化,且如果被量化并与经济挂钩之后,增加教师非教学任务就会增加物质奖励,是否会导致其不被认为是“负担”的问题。小组成员指出负担是客观存在的,适当的任务是锻炼,但过劳造成的不良影响则是需要被削减的负担。胡欣雨建议从“工具理性”的价值引导角度思考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加重的原因,思考教师工具化价值观念的转变,使教师角色回归教育本色。小组成员表示该建议为小组成员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会在后期对该理论进行深入挖掘和学习,并应用至提案中丰富内容。

接着,嘉宾教师尹丽峰介绍道在安师大附小的实际生活中,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并不繁重,建议同学们进一步深入调研。接着她指出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工具理性不断扩张,社会中无止境的追求高效率、不断内卷的文化迫使教师任务过重。另一方面,家校沟通的负担大,如今家长对教育更加重视,并且对教师要求较高,由于部分新手教师对处理家校纠纷经验不足,导致教师非教学负担产生。然后,她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第一,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源头何在,她以安师大附小的日常生活举例,指出其源头在于学校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学校的特色活动不断丰富,教师压力也随之增加。第二,如何减轻教师负担,她认为学校需要调查教师的想法,根据实际情况行动,如建立家长学校,招募家长志愿者等。第三,如何辨别教学任务与教学负担,她指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教师的能力与情怀不同,会有教师把正常的教育任务视为负担,也会有教师随着社会内卷化而不断提高正常教学任务的质量,进而加重负担。
   随后,嘉宾教师徐赟建议对“非教学任务”与“非教学负担”进行概念辨析。他指出任务与负担之间的关键是度的问题,了解何为正常教学任务,其本质在于学校内公共事务的承担问题,要在学校内部构建合理的治理架构,他进而指出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判断标准是教育与儿童发展的与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对此,他建议建立保障制度,如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加强对社会事务进校园方案的审核等。接着他解释了教师非教学负担加重的机制。第一,改革政策迭代加速,新政策执行的人力成本由现有师资队伍承担;第二,社会上管理主义的盛行,工作追求标准化;第三,由于社会治理结构导致部分工作难以完成,非教育部门便将其转变为学校任务;第四,学校与其他部门间存在资源相互依赖;第五,家庭与社会对教育期待的变化;第六,学校评价受政绩主义影响,标准不合理。基于现实状况,针对教师或学校负担加重是否具有积极意义的问题,他指出学校具有育人的基础功能与社会功能,要从学校实际工作与其本身要求工作是否存在冲突入手,在当前社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功能与作用机制已发生显著变化,因此一线校长们需要重构观念,统筹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接着,小组指导教师吴颖期望本组成员可以会后细心学习老师与同学提出的建议。她以“感谢、感动、感悟”总结此次专业论坛,首先,她感谢尹丽峰老师与徐赟老师从学校实际状况与学理方面提出的宝贵建议;其次,完成此次专业论坛文本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但小组成员们不断克服,并在选题方面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让她十分感动;最后,感悟到做研究需要具有兴趣,兴趣来源于对良知的判断与社会的需求。

随后,学思小组成员对集体讨论进行总结,表达了对在场老师与同学的感谢,并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激发了许多新的思考。比如明晰“非教学负担”以及“非教学任务”的概念,思考“非教学负担”的边界,追溯非教学负担产生的根源,补充尚未考虑到的“隐形负担”以及家校沟通层面,并表示在论坛结束后会进一步整理完善提案内容。

最后,在追问环节,2018级教育学研究生俞晓雨认为专业论坛形式的变化更有利于大家加深对论题的理解和深入思考,在交流中实现知识的拓展,并希望同学们未来积极参与,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点击: 编辑:黄引娣 预审:韩建涛 终审:李宜江 添加:黄引娣 时间: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