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本科生】教育学专业举办第一百六十一次专业论坛

922日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学专业论坛》第一百六十一次专业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行。莅临本次专业论坛嘉宾教师有教育学专业辛治洋老师、姚运标老师以及徐赟老师和小组指导教师吴支奎老师。21级、22级、23级、24级教育学专业全体本科生到场参加,并由21级教育学魏嘉熹担任主持人。


本次论坛吴支奎老师小组以“教师概念分析:流变、反思与启示”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该小组第一位汇报人陶若禹详细解释了本文的问题缘起,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室往往被定位为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封闭空间学生的主体往往被忽视,因此如何打破传统教室的局限,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环境,成为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第二位汇报人周思寒首先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对教室的概念进行阐释接着从使用功能、教育阶段、教育模式等角度对教室进行简单的分类。第三、第四位汇报人计夏敏、咸欢欢按照古代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进行划分,对教室的流变进行分析。第五位汇报人黄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教室与教育本质的偏差及反思。最后,第六位汇报人方婧怡从教室的演变和发展总结提出教室应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向多用功能、互动性和可持续性的学习环境转变。

在集体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此次专业论坛的主题进行提问。嵇昕媛同学提出在文章只落脚于教室物理空间的转换,缺少了教室精神空间的转换的问题吴荣鑫同学认为文章中教室教育阶段分类缺少了学前教室,并且启示部分未考虑现实因素,过于理论化。汪倩同学对文章启示部分提出质疑,认为“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者和推动者”与前文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观点冲突。

随后,小组成员对集体讨论进行总结。小组成员首先指出文章缺少理论支撑,在论述过程中存在前后矛盾的问题,并表示在论坛结束后会进一步整理完善文章内容,接着小组成员表达了对在场同学和老师的感谢。

在教师点评环节,嘉宾教师辛洋指出专业论坛改革后收获性、讨论性更强,比较有效地避免了形式主义。接着,他指出本次论坛的两点问题,第一,文章缺少事实证明,从中国文字涵义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出发,古代意义上的教室与现代意义上的教室有所差别,并非简单的字面含义,同时他指出由英文“classroom”翻译成中文“教室”的使用源头有待查证。第二,辛洋老师指出本文的观点是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室理念的重构,同时对“教室”改为“学室”名称的改变提出意义层面的质疑,并对教与教的正当性进行详细论述。

随后,嘉宾教师姚运标六位汇报人的成果表示了肯定,但认为整体上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他推荐大家阅读四本书——《课堂生活》《叩问课堂》《静悄悄的革命》《沉默与喧哗》。接着,他指出本文概念不够凝练,文章的研究对象应为基础教育教然后,他强调教室的功能是人的活动以及需要所决定的,文中教室的历史流变不能单单从时间上来论述。

然后,嘉宾教师徐赟认为本次论坛主题涉及面广,仍需进一步改进,接着对本次汇报小组予以表扬,在时间相对紧张的条件下较完善地完成了本次论坛材料。随后,他强调论坛的目的在于促使同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完全是把汇报小组当做批判对象。此外,他指出论据要有深度,说话才能有底气。

最后,小组指导教师吴支奎老师指出即使时间紧凑、任务繁重,汇报小组成员都秉持着认真的态度完成了汇报,并对洋、姚运标以及徐赟老师的建议表示感谢。接着,吴支奎老师表示专业论坛的改革使论坛更具思辨性,减少形式主义,他期待专业论坛的进一步完善。最后,他强调论述要规避“二元思维”,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学生追问环节,袁想同学联系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实习场所是否属于教室表示疑问。吴支奎老师认为职业教育实习场所偏重技术操作,一般称为工厂并非教室。徐赟老师回答教室一定是学习的地方,但是学习的地方不一定是教室。



点击: 编辑:黄引娣 预审:韩建涛 终审:许国飞 添加:黄引娣 时间: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