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专业第一百六十五次专业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行。莅临本次专业论坛嘉宾教师有位涛老师、陈元龙老师和陈娜老师。21级、22级、23级以及24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到场参加,并由21级教育学孙丹阳担任主持人。
本次论坛徐赟老师小组以“‘智育’概念的溯源、流变与启示”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该小组汇报人张端怡分别从东方和西方对智育概念进行溯源,厘清智育与德体美劳四育的关系,进而基于智育的本质内涵,探寻五育融合的逻辑。接着,她系统讲述了智育概念在我国传入与发展,强调在21世纪智育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智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不仅局限于智力的发展,还包括情感、社交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在集体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此次专业论坛的主题进行提问。欧阳康杰同学以概念界定的方式从智育是一种获取知识或能力的教育、智育是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智育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三个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黄星同学对论坛文本内容结构提出疑问,认为“智育”概念在我国的传入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智育的下属概念。汪倩同学认为文本内容缺少了智育实施的措施,同时在论述过程中应该强调智育的主体。
在教师点评环节,嘉宾教师位涛首先肯定了汇报同学的论坛成果。接着,他就论坛内容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智育”作为一个现代名词,如果从斯宾塞开始追溯就存在着问题,可能不仅仅是智育的问题,而是一个教育的问题。第二,文本内容讲述古代重德育,现代重智育,需要搞清楚教育领域内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不要用现实条件去框架理想情况。此外,论坛内容有前后矛盾的情况,前面讲述智育主要为德育服务,后面却又讲述传统智育包括德育等其他方面。第三,他认为论坛题目存在问题,将“与”改为“及”更好。
随后,嘉宾教师陈元龙从研究问题的角度提出建议。第一,论坛题目为“‘智育’概念的溯源、流变与启示”,作为完整的文本,不能以作者的心态去揣摩读者的心态,需要有逻辑起点。第二,论坛内容很充实,但是缺少行文主线,文本要抓住核心概念“智育”,这样后续研究溯源、启示才能真正顺其自然,行文通畅。
接着,嘉宾教师陈娜分别从四点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一,论坛内容丰富,格式规范,让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文本内容有很多年份比较久远的文献,小组同学非常认真。第二,论坛内容非常充实,但整体呈现迷惑性,并且论坛的一级标题没有紧凑论坛题目,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主线。第三,溯源离不开知识观的溯源,整个智育的变化归根到底就是知识观价值追求的变化。第四,在撰写流变方面的内容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变化的部分,同时也要关注不变的部分。
最后,在学生追问环节。李思凡同学提出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如何建立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的疑问,嘉宾教师陈娜回答道,此问题难以给出标准的答案,我们应该去聚焦于根本的问题去思考,关注人的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