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本科生】教育学专业举办第一百七十七次专业论坛

11月2日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专业第一百七十七次专业论坛在田楼报告厅顺利举行。莅临本次专业论坛的嘉宾教师有陈娜老师、金马妮老师。23级、24级以及25级全体本科生到场参与,会议由24级宫晴主持。

论坛前半场,有梦可待小组围绕“大学生在学习领域中使用人工智能的现状、困境及突破”展开汇报。研究以109本科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与半结构化访谈,问卷信效度达标。汇报先说明关注该主题的背景。接着阐述大学生人工智能使用现状,包括目的多元、情境集中、形式分化、效果不均;然后指出人工智能学习应用的四大困境,即学生被动依赖、人机协同失衡、隐私保障缺失、学术诚信隐忧;最后提出从思维主导、智能协同、隐私保护、学术诚信四方面突破,强调人工智能是教育赋能者,要回归教育本真,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论坛后半场,愉阅小组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机遇、挑战与策略”展开研究。汇报指出,随着数字经济与教育强国战略推进,传统标准化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人工智能引发的教育变革受国家政策重点关注,在破解教学瓶颈、优化教育供给等方面潜力显著。研究发现当前教育领域面临四大机遇:技术赋能打破时空限制、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教学、智能工具提升课堂效率、资源整合促进教育公平;同时需应对四大挑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化、技术与教学场景适配不足、教育数据安全机制待完善、区域技术应用水平不均衡。研究小组从强化学习引导、优化技术适配、构建协同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教育规律融合,为构建智能化、人性化现代教育生态提供实践路径。

在集体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论坛主题积极提问交流。朱宏伟同学提出三项疑问:一是如何提升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与伦理边界意识;二是丧失试错机会为何使学生难形成清晰自我发展方向;三是安师大教育学专业应采取何措施加强以决策为主导的学习设计。苏琪同学认为将学生难辨人工智能内容原因仅归为批判性思维不足,忽视人工智能自身缺陷,还询问个性化学习模式升级是否忽略人工智能缺陷对学生判断能力的干扰。张展意同学指出,“多元理论支撑”部分仅阐述理论核心观点,未明确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中技术设计与实践操作的具体指导,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弱。李忆玟同学质疑抽样问卷的有效性和真实可靠性,建议注重细节优化。

在教师点评环节,金马妮老师指出,小论文要聚焦核心研究问题、明确问题意识,写作紧扣题目与关键词,避免框架像本科毕业论文一样宽泛;理论基础选1个核心理论贯穿全文即可,勿堆砌。实证类论文表述要客观,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分开写,明确研究特定群体的原因;调查样本要合理,摘要不写不用的研究方法,可用访谈佐证问卷数据真实性。此外,人工智能时代要关注学习效果而非仅效率,警惕“不学而有术”影响知识系统化学习。

论坛结尾,陈娜老师针对“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论坛主题,指出论坛是知识从个人建构到集体构建的进程,汇报小组应充实文本、提问者需深入思考,为集体的知识建构负责任,从而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激励学生认识变化、适应变化、追求变化。


点击: 编辑:熊仕阳 预审:韩建涛 终审:许国飞 添加:熊仕阳 时间: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