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生一行,怀着崇敬之心步入和县乌江镇卜陈村叶连平老先生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这位九十八岁高龄的老教师,此刻正佝偻着身躯在黑板前批改作业,粉笔灰细密地落满他旧中山装的袖口——这幅宁静画面,无声诉说着一位乡村教育者生命深处的执着。

叶老师数十年如一日,以令人动容的坚守诠释着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价值,他个人出资创办的暑期义务补习班风雨无阻,点亮了无数乡村孩童的求知渴望。在分享中他提到,城乡教育差距大,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希望大家可以关注乡村儿童,尽己所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同时也要保护好同学们的视力,不要只注重智育,而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与全面成长。


叶老师案头那只用了四十余年的铁皮文具盒,边缘早已磨出温润光泽,静静盛放着几十载春秋的光阴。当同学们将组织小朋友们亲自制作的绘画和手工郑重递上时,叶老师眼中漾开欣慰的笑意,他认真翻看着这些“珍贵的礼物”,触摸着教育薪火相传的脉络。他语重心长地嘱托到:“实现教育强国,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啊,事在人为,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些工作,祝福大家一切顺利。”这番嘱托让在场的同学们深受触动:做老师要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武、勤而不燥,成为一名爱党、爱国、爱生、爱岗的好老师。
叶老先生案头那摞批阅过半的作业本,仿佛一座微型的灯塔,凝聚着全部心力。他伏身耕耘的姿态,如烛光映照出教育家精神的永恒光谱:那是甘为人梯的奉献、百折不回的坚守、春风化雨的仁爱、始终如一的敬业。我们围拢在叶老身旁,屏息凝神,感受着那份源于生命深处的精神力量,目光沉静而坚定。

临别回望,叶老站在门口微笑着与团队成员告别。大家深刻理解到所谓教育家精神并非缥缈于云端的概念,它就深植于叶老师批改的每一份作业、坚持的每一堂课、抚慰的每一颗心灵之中。作为教育事业的后继者,教科学子郑重捧起这沉甸甸的接力棒,愿以叶老师为灯——不仅要在课堂的斑驳黑板上书写答案,更当以毕生之力,在民族未来辽阔的精神版图上,刻下属于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笃实印记。
